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

暫別

離開英國兩周了,回港前遊走歐洲,一個人在嚴寒天氣下拿着大包小包、身上大衣沾滿污垢,流浪對我這個師奶可不是易事。

總結英國的短暫生活,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一人渡過:一人看書、購物、步行、上學上班、寫文章、思考,我很習慣一個人的時光,在那個熟悉的空間,想通了前路、寫作的方向、生活的模式、做人處世的堅持。而那空間,是容不下其他人的。

30歲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,能夠在這個時候停下來,原來是那麼重要。我很珍惜上天賦予的自由,讓我在生命最迷惘之時,於孤寂中找到出路。

過去的20多篇文章,是我在彼邦的一些體會和觀察,我想我還有很多沒寫未寫,但人離開了英國,就再寫不出什麼了。或許,回港後,再有興緻的話,那就在這個網誌,寫寫我對香港社會的感覺。

很多謝你花時間看我的網誌,這是我訓練自己寫作的平台。我發現,原來我的寫作還是十分幼嫩,日後仍要多多磨練。

M on the Thames暫時休筆,有緣再會。

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

討厭的鄰居

我那個超級討厭的鄰居上海仔終於搬走了,今天我和我的好友、利比亞靚仔忍不住大數他的不是。

罪行1:沒公德心
他很喜歡煮飯,而且煮得好認真那種。每次他煮完,爐頭都被昏黑,但他永遠不會清潔。飲完的汽水樽掉在地上、麵包屑隨處也是、吃完的蘋果芯掉在垃圾桶旁邊的地上、碗筷不洗佔整個碗盤、吃完飯永遠不抹桌。利比亞人說:「他簡直把我們趕出廚房。」

利比亞人曾經寫過一張字條,叫大家保持清潔,但上海仔當沒事,還問:「誰寫的。」我試過在他面前吸塵抹地,他沒有反應。 我叫他清潔一下,他走開。

他很喜歡叫一個台灣仔朋友來吃飯,兩個人煮飯時佔用所有爐頭,我們往往要等上1個多小時才有位用。一次我實在餓得很,便衝入廚房用英文說:「have you guys finished?」

對不起,我實在很討厭沒公德心的人,因為我有潔癖。今天他走了,我和利比亞人大肆清潔,累得不得了。

罪行2:不尊重他人
他的英文差得很,他那家大學要他先修一個英文班,合格才可讀碩士。他早前要交一份重要的功課,要我批改好能合格(否則要執包袱),那我幫他擬了一個綱領。之後那個晚上,他不斷拍我房門問這問那,到他拍第三次時,我決定不開。

後來,我問他那功課如何,他說:「過了。」可他從沒有跟我說聲謝謝。

廚房的電燈壞了,他又來找我;宿費不明白,又來拍門,原因?他不懂說英文,不會跟人溝通。那天他病了,晨早起來拍所有人的門,要我們替他打電話預約看醫生。利比亞人很好,決定陪他去診所,他卻叫我跟他一起去,原因是我會說英文。天!我當然拒絕他。 利比亞人最討厭他,就是當我在場時他不說英文,覺得很不被尊重。

利比亞人說,他很害怕再跟中國人同屋,因為,中國人真的很污糟。

上海仔的故事,我跟留英的朋友分享過很多次,每個人聽完,反應都是:「大陸人,出晒名啦,一點也不奇怪。」唉!小心。

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

超市百態

我媽在香港每天的生活,就是遊走惠康、百佳、吉之島、UNY格價,我一直覺得她十分無聊。如今一個人在英國,為了慳錢,自然就成了M師奶,始發現格價原來是件很重要的事。在不知名雜貨店售價1鎊的牙膏,在Boots卻賣2鎊多;Boots的3 for 2優惠,有時又比大超市Sainsbury's的平一半。嘩,立即入貨,不要講笑。師奶症發作,我拿着4大袋食用品行回宿舍時,不知幾痛恨自己是女人。

不用工作漫遊超級市場,的確樂趣無窮,也是體驗地方文化和老百姓生活的一個好渠道。當你見到雪櫃一塊塊硬似鐵餅的pizza,總懷疑鬼佬個胃是不是有問題,這樣一塊東西也可以嚥下;當你看見貨架上幾十種不同的意大利粉醬,總奇怪為什麼每樽貌似茄汁的東西,卻可以有那麼多不同變化;當你見到雪櫃的雞翼如此便宜,總不明白為何英國人不吃雞翼只吃雞胸。

我曾赴美國旅行4次。美國的超市都比英國大,可以用巨型來形容,最深印象,是超市裏的美國人,經常主動來跟我搭訕:「這樽維他命丸你有吃過嗎,很好的。」、「這個水壺如何用?」有時他們又會跟你談些無聊事:「我很喜歡你件衫。」、「你是旅客麼?來美國幾耐?」超市成了美國師奶的消磨時間好去處。我在美居住的好友說,她已習慣每次到超市,跟陌生人停下來談話的生活文化。

香港百佳、UNY,滿是試食攤檔,走進去可聽見售貨員的叫喊、煮食爐啫啫油煙四吃,還有一班師奶大笑大叫(例如我阿媽):「嘩好食,阿女,快過來食件。」、「平D啦,送多條毛巾啦衰鬼。」香港的超市,是主婦們領悟柴米油鹽醬缸藝術之地,充滿老百姓生活的濃濃氣息。

可是在英國的超市,我從來未遇過陌生人跟我閒聊,沒有試食、更沒有師奶大叫的場面。Ladies and Gentlemen都很專心選購自己要買的東西,然後在付款處排長龍,沒有任何怨言。(香港人通常會爆幾句粗,可這兒的人一定不會,他們視排隊為生活必需環節,而且他們是Ladies and Gentlemen)有次排我前面的阿伯忘記了EPS CARD密碼,試了一張再試第二、第三張也不行,之後又重頭再試第一、二、三張,收銀員一句聲也沒出,我身後的長龍,沒有人哼一句,大家就只用沉默來抑制內心的焦躁,終於阿伯用了20分鐘,對,是20分鐘,才成功記起他的密碼。收銀員之後逐一向顧客說:「I a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。」

就如我以前所言,有紀律、有教養的英國人是摸不透、看不清的。英國的超市,沒有香噴噴的煎雞味、也沒有嘩哈哈的爽朗笑聲,就連背景音樂,都沒有一首。

無聊乏味weather talk

小學一年級英文課本,John問Mary:「How are you? 」Mary答:「Fine, thanks.」可是現實世界,如果你是Mary,而John又是一個欲跟你建立友誼的外國人,那你千萬不要跟他說完fine thanks就逃之夭夭,那是很不禮貌的。外國人口中的How are you是跟你打開話題的引子,就如我們香港人說:「點呀,搞邊科呀今日。」聽到How are you,就是發揮吹水本能的時候。

我在澳洲一家專供鬼佬住的大學宿舍寄宿時,每當在走廊聽到How are you,便會停下來說說近況,如:'I am good. I will be meeting my friend soon.' 他們會追問:wow great, is your friend from HK as well? 那我又跟他們說一輪,之後又到我問他們How are you,他們又會吹一些如「我昨晚飲到醉醺醺,今日好辛苦。」之類的,話題結束,通常都是:「I'll see you in the pub tonight。」

同澳洲人打開話題沒什麼難度,但跟英國人,我卻不知所措。

同樣一句How are you?他們答你的是:「天氣好冷呀,今朝出完太陽又落雨,你話是不是?」正如林行止60年代讀書時的描述,英國人跟你談話,不時都會以反問方式來索取你的認同,就是那句「isn't it?」。Lovely weather isn't it? Gloomy today isn't it?我通常會很直接答一句:「yes I hate the UK weather」,之後就感覺到有一點.......不禮貌? 因為,對方通常會預計你,反問他一句isn't it的。而兩者之間的isn't it就好像耍太極一樣,糾纏數分鐘至數十分鐘。

英國人說話從來都不是很直接,這就是令我覺得難以捉摸之處。表面上,他們永遠彬彬有禮、風度翩翩,句句話都是讚美你,如lovely, gorgeous, great, fantastic........但問題是,他們是否表裏不一卻難以得知。當我很直接告訴他們一些感覺時,例如「你不幫我找屋,我會很擔心。」他們聽後會很緊張地道:「不要擔心,真的希望你不要擔心。」有時我覺得,在英國人面前太straight forward流露自己,反令他們不舒服。

英國人跟泛泛之交,也絕不題輕易提起私生活,那可能就是他們尊重的privacy吧。那天我到伯明翰探望一位中國朋友,他的英國友人也在,他跟我打開話題的方法,是不斷問:「你剛才搭乘的火車舒服嗎?多人嗎?有沒有位坐?火車有沒有遲到?」當我嘗試以跟澳洲人溝通的方式跟他打開話匣子時,他只是聽我說,沒追問什麼、也不置可否,只是一味yes, right, okay。

英國人拘謹、內斂、說話間接的溝通方式,令我有點摸不着頭腦。他們的優點,例如有禮貌、有紀律、有公德心,我卻非常欣賞。但有一點,我實在不敢說,那就是他們所謂之「話天氣」情趣。究竟是我沒有幽默感,還是他們太無聊?文化差異,說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