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

假如我訪問三嫂

本周最觸動人心的社會新聞,是三嫂獲港大頒發榮譽院士。

三嫂是港大U HALL校工,服務了四十四年,是香港最高學府的一部歷史活字典。

如果我去訪問三嫂,我想寫的,是這樣一個故事:

五十年前的港大,雲集天之驕子,三嫂是文盲,在替明日之星煮糖水洗地板的同時,她,可曾因為自己未讀過書,有過點點自悲?

她的自悲,可是來自世俗眼光?與及她所接觸的上流社會,套在她身上的一道知識枷鎖?

她在別人的眼光裏,有如公子哥兒的傭人,地位低得不能再低。五十年後,莘莘學子成了名流紳士,回味少年大學片段,偏偏又最記得三嫂。

三嫂的紅豆沙愈煮愈甜,彷眼十年又十年,然後,她發現,每個畢業的學生,都會回來母校讚賞她的紅豆沙。三嫂於是發現:她人生最大的成就,是她的紅豆沙,溫暖了天子門生的青蔥歲月。

U HALL舊生,都忘記了昔日在Lecture Hall上過什麼課、Tutorial讀過什麼悶蛋理論,但他們五十年後,都記得,大學生活有位三嫂,如自己生母一樣,在寒窗苦讀的星夜裏照顧自己。

大學教育之重點,是學習如何為人。一個被世俗喻為出身寒微的人,卻因為誠意、無私、盡心,成為高材生的表揚對象。三嫂獲頒院士,是社會對默默耕耘、以心待人、謙虛盡責三種價值觀的表彰與認同,也是對主流社會,向來以院士表揚大商家政治人物的一個逆流衝擊,給只會向錢看的俗人一個反思機會。

這則新聞更重要的意義,是一直以來,香港人,都沒有好好向我們的上一代致敬。我們的長者,因為戰亂、因為時局動盪,都沒機會受教育。但沒有他們對社會默默的貢獻,香港就沒有今日的成就,也不會有我們這一代。向三嫂致敬,也是對香港的老人致敬。

期望各大專院校,日後向更多長者頒發院士榮銜。

PS: 新聞人物故事,出於寫作人的胸襟、閱歷、對社會和人性的領晤。沒感覺的人,就是沒感覺,那怕他是記者還是老總。最重要的,是我們認清個人當記者的理念,還有我們對社會的一份關懷。寫了出來就好,其他的,我們都控制不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