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

瑞士與港女 - 遊記之一

返港前夕,遊歷歐洲1個月,先後到法國巴黎、荷蘭阿姆斯特丹、瑞士及德國。最討厭的,出乎意料竟是香港人最愛的瑞士;最愛的,竟又是香港人嘆悶的德國柏林。

旅行追尋的是很Subjective的感覺,人大了,旅行於我來說,不單只是「嘩,好靚」、「嘩,好玩好抵買」,而是追逐與另一個國家人民的緣份。說得具體點,旅行就是深入體會異國的風土人情、歷史文化,呼吸另一個國度的生活氣味。

不喜歡瑞士,因為我在紅白的十字旗下,找不着什麼歷史底蘊。瑞士在過去的世紀中,因為「中立國」的定位,沒經歷戰火洗禮,戰後更是刻意與歐美各國保持距離,至今仍非歐盟成員國,加入聯合國也是2002年的事。瑞士的中立角色,令它沒有什麼鮮明具體的性格立場,也欠經練風霜。不論是首都伯恩、抑或日內瓦蘇黎世,都沒有一家辦得出色的博物館。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展品表述鬆散、沒有明確主題、章法混亂,令付出10歐元的遊客失望而回。

瑞士中立國角色的最大益處,是令國內經濟在戰後持續蓬勃,這是瑞士銀行業名震國際的原因。正因為金融業成為國家的導航,國內物價指數繼而不斷攀升,比起全球其他地區,瑞士的物價至今已昂貴至不合理的水平。以著名的BIG MAC指數來度量,一個麥記套餐平均80至90港元,較倫敦的60至70港元還要昂貴。遊客要登上著名景點少女峰,須付1500港元,那是一個令人肉赤的價錢,但來到了,也唯有忍痛被宰。

瑞士是個沒有乞丐的國家。它也沒有一種獨特的語言、出名的佳餚菜色。它聞名的,是數十萬元一隻的手錶、冷冰冰的軍刀,比較具生活氣息的,是它的巧克力,平的貴的都很好吃。它的湖泊山景的確很美。在湖邊過着悠閒生活的瑞士人,對你永遠不會太熱情。

我忽發奇想:香港人喜歡瑞士,難道因為覺得它具「港女」的影子?外表漂亮、打扮光鮮、物質主義?但我卻討厭它沒有內涵、沒有性格、沒有經歷風霜。

記得我臨出發前,我的多名英國同學知道我要到瑞士,立即質問:「為什麼要去瑞士?又貴又沒東西看?」我答:「香港人多說是個漂亮地方。」如今我明白了,這次真後悔沒聽英國佬的話。

沒有留言: